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中小学校外学科培训的问题日升策略。
一方面,是我的孩子即将面临升学的压力,家里也在讨论是否该让他参加课外补习,为升学增加一些“筹码”。
一直以来,我对校外学科培训都持反对态度。
总觉得有学校的正规教育就足够了。
我们自己当年没上什么培训班,不也顺利考上了大学吗?
但孩子的妈妈却完全不同意。
她认为,如果现在不补课,以后初中就进不了重点班;进不了重点班,就很难考上好高中;甚至可能只能读职高,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渺茫。
她还举了不少身边的例子:同事的孩子、班上的同学,几乎人人都在补课。如果我们不补,孩子会不会跟不上?自信心会不会受打击?
说实话,从现实的角度看,她的话不无道理。
虽然政策明令禁止设置重点班,但现实中这类班级仍然普遍存在,甚至有些明目张胆。
培训机构发的广告也总在强调“进重点班”“冲刺名校”……这种氛围下日升策略,补习好像真成了“刚需”。
至少,补课或许能让孩子在初中阶段不掉队——这一点,我也没办法完全否认。
但我更担心的是,补课之后带来的副作用:孩子会不会因此厌恶学习?把学习纯粹当作任务?甚至因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问题?
再往长远想,就算一路补课、刷题,最终考上了大学——然后呢?
按照现在的高考录取趋势,将来上大学可能不再是什么难事,甚至录取率接近百分之百也不是没可能。
再说,读完大学之后就一定有好工作吗?
我看未必。哪怕清华、北大毕业,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地就业。
从这个角度看,我觉得,从小学就开始“卷”学科培训,真的没必要。
我宁愿孩子身体棒、心理健健康康,也不想把他推进无休止的培训班。
说实在的,未来的社会,真正的赢家未必是分数最高的,但一定是身心最健康的那批人。没有健康,其他都是空的。
我有个在深圳工作的高中同学,最近跟我说,他每天只能睡三小时。凌晨1点睡、4点就醒。不是工作多,也不是熬夜——就是睡不着,睡了也像没睡,整天昏昏沉沉。
他之前在一家物流公司干得不错,收入挺高,在爸妈帮助下在深圳买了房、背了房贷。
可公司后来倒闭了,他换了几份工作都不稳定,现在自己做点营销类的事情,收入时好时坏。
睡不着,明显就是压力太大、长期焦虑——典型的亚健康。
每年回家,他看起来风风光光,但背后的状态,真的让人心疼。这样的“成功”,又有多大意义?
回过头看校外培训,也是一个道理:靠机械刷题、拼命补课,就算考上了好大学,却搞坏了身心——这真的值得吗?
总之,在我心里,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它是所有长远发展的根基。只有身心健康,孩子未来才真的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对此,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。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